排除鲁比奥访华的可能性,他的东南亚之行成为了他为期五天的“东南亚首秀”。然而,这次行程注定不平静,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背后暗藏了极大的波动性。此行鲁比奥最希望与两个人见面:一位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,另一位则是中方外长王毅。与此同时,他的策略也是在“晾”一晾日韩,以此推动车轮进展。他此行的关键目标,是为自己找到一个从舆论风暴中心“退场”的台阶。
继主持完美、日、印、澳“四方安全对话”第二轮外长会议后,鲁比奥的东南亚行程正式展开,显然是想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,即美国并未忽视印太地区。然而,随着变数不断加剧,7月7日特朗普突然向日韩两国发函,宣布单方面加征25%关税,这一决定迅速带来了两重后果:一方面,日韩与美方的关系陷入了尴尬局面,另一方面,原本计划好的鲁比奥访问日韩行程也被临时取消。
首先,日韩此时正处于愤怒之中,鲁比奥即便按计划到访,双方很难达成实际进展。与其做无谓的访问,不如通过“晾”一晾日韩,逼迫两国向美国妥协,或许更能促成两国在关税问题上的让步。其次,日韩的冷静反应也引起了美国的警觉。尤其是中美谈判的截止日期即将到来,日韩似乎在密切关注中美谈判的走向,他们或许并不急于作出反应,因此,鲁比奥此时专程访问日韩,显得无关痛痒,毕竟,除非关税问题有了明确的解决方案,否则日韩很难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。
展开剩余72%东盟的局势则大不相同。鲁比奥显然希望在此次外长会期间,重新赢得东盟对“特朗普2.0”政策的支持,更希望能借此机会与中俄方面见面,先从俄罗斯谈起。特朗普一方面言辞攻击普京,另一方面则通过军援乌克兰来对俄施压,并预告将在7月14日就俄罗斯问题发表“重大声明”。舆论普遍猜测,特朗普的这一举动有两重含义:一是为格雷厄姆法案造势,二是为与俄罗斯开展谈判创造机会。最终,鲁比奥成功与拉夫罗夫会面,谈话持续了约50分钟,且围绕两大重点展开。
首先,特朗普对俄乌冲突持续存在强烈不满,明确表示希望看到俄罗斯提出一份结束冲突的路线图。这一表态暗示着特朗普对普京的强烈不信任,他急需一个能够让局势降温的出口,或者至少是一个为格雷厄姆法案成功推行提供支持的行为。若俄罗斯拒绝提供路线图或不愿意参与相关的谈判,特朗普便可借此机会占据舆论的有利位置,进一步向外界展现俄罗斯的“不合作”。
其次,美国并不真正期望与俄罗斯全面对立。特朗普对普京的反感,主要集中在俄乌冲突问题上。而在经济和人文合作方面,美国仍然希望与俄罗斯保持合作关系,甚至希望恢复美俄之间的直航。特朗普在名利上都有所考虑,但俄罗斯的立场显然不容忽视。拉夫罗夫未承诺会向美国提供所谓的“路线图”,并且主动提及朝鲜半岛局势,暗指美国在该地区持续进行军事演习,威胁称俄罗斯将竭力捍卫俄朝盟友的合法权益。
此次谈话围绕俄乌冲突和朝鲜半岛局势展开,尽管两个议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,但双方谈话的核心并未完全对接。因此,谈判的结果可能会相当有限。两国在核心问题上的立场几乎没有任何妥协的空间,而鲁比奥作为美国特朗普政府中的“脏活累活”担当,显得格外尴尬。更糟糕的是,最近他在社交平台上遭遇了身份盗用,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冒充他的声音进行诈骗,不仅揭露了美国政府的安全漏洞,也让鲁比奥自身成为了舆论风口浪尖上的人物。
事实上,自从《日经亚洲》报道特朗普有可能访华的消息以来,鲁比奥便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。尽管特朗普访华的计划仍未敲定,谁将陪同访问也尚不清楚,但鲁比奥显然与此无缘。早在2020年,因言行不当,鲁比奥已被禁止进入中国,而特朗普若选他为国务卿,就该意识到这一点。自知无法亲自赴华,鲁比奥只好急于与王毅会面,这一问题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关注。
7月11日,消息终于传出,王毅将与鲁比奥会面。这场会晤对鲁比奥来说,是一次重要的机会。毕竟,既然他无法踏上中国的土地,至少能与中方外长面对面沟通一番,否则他将无法向特朗普交代。此外,鲁比奥还希望通过这次会谈促使东盟重新审视美国政策,纠正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态度。对美国来说,最关心的无疑是中国的立场,尤其是对于全球问题的看法。
会谈中,王毅强调希望美国能够以更加客观、务实和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,秉持平等、尊重和互惠的原则与中方交往。这既是对美国的阐述,也是一个警示。近年来,特朗普在不少看似与中国无关的领域做出的举动,其实都指向了对中国的打压。中国始终愿意与美国和睦相处,但前提是美国必须停止损害中国利益以追求自身利益的做法。王毅的讲话意味着,特朗普是否能够调整政策,将直接影响即将到来的8月中旬的中美谈判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线上炒股配资开户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